还有不到80天,2021年北京冬奥会就要正式开始了!
在上一届平昌冬奥会中,荷兰代表团以20枚奖牌(8金6银6铜)的成绩名列奖牌榜第5位;不久前的东京奥运会,荷兰代表团以36枚奖牌(10金12银14铜)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第7位。
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荷兰一直致力于发展体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荷兰的一些优势体育项目如足球,自行车以及速滑等,现在也已成为荷兰的体育名片,同郁金香,风车和梵高一起向大家展示着一个充满活力的荷兰。
在冬奥会的众多项目中,速滑更是荷兰的优势所在。截至2018年平昌冬奥会,荷兰共拿到了121枚奥运会速滑奖牌,其中,金牌有42枚。
图片:© Nisangha via iStock
事实上,滑冰在荷兰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很多荷兰人来说,滑冰是一项刻在基因里的运动。在Van Glis tot Klapschaats(从骨制冰鞋到脱位冰刀鞋)一书中,作者Wiebe Blauw就介绍了滑冰是如何在荷兰发展起来的。接下来,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了解下荷兰滑冰历史吧!
公元1000年以前,居住在荷兰的各种半游牧部落通过种植谷物、养牛或狩猎来获取生活必需品。当他们需要交换物品时,往往需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在天气条件差且道路无法通行的情况下,冰的存在就为缩短距离提供了机会。
公元 1030 年至 1185 年期间的骨制冰鞋;由格罗宁根大学同位素研究中心测定。长度:22厘米收藏 :Frits Locher
大约从这个时代开始,荷兰人就开始使用一种叫做glissen的简易滑冰鞋在冰面上滑行。这种滑冰鞋是用动物的骨头制作的,由于骨头含有大量脂肪,冰和水通常不会粘在上面,更易滑行。人们在骨头的一端打上孔,将绳子从中穿过并绑在脚上。同时,滑冰者使用木棒,将其插入冰面以获得前进的推力。最初,人们在木棒的下方接上动物的骨头以减慢他的磨损速度。后来,骨头逐渐被铁尖代替,其使用寿命变得更长。
滑冰者们使用骨制滑冰鞋和带铁尖的木棍滑行
公元1200年左右,木制溜冰鞋开始出现在北海低地国家。最早的冰鞋考古发现产生于阿姆斯特丹和多德雷赫特(Dordrecht)等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3 世纪上半叶。在公元1000年后,荷兰地区形成了诸多相对独立的郡。封建领主们专注于保护领土、征税和维持秩序,教会则开始发展科学和进行技术创新。这一时期,通过建造沿海和内陆堤坝以及开垦东部的森林沼泽和西部洼地,遍布荷兰地区的水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控制,冬季滑冰的环境也随之改善。城市的发展以及贸易和手工业的繁荣使木材制造和铸铁技术得到了改进,下方镶有铁制冰刀的木制溜冰鞋随之走入历史舞台。
约1250年在阿姆斯特丹发现的早期木制溜冰鞋,其下方嵌有铁质冰刀,阿姆斯特丹博物馆
一副制作于1498年的木刻画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斯希丹(Schiedam)的利德温娜(Lidwina)在滑冰时摔倒的场景。这是目前荷兰关于滑冰的最古老画作。在画中,利德温娜摔倒在冰面上,两个朋友在她身边跪下,试图扶她起来。如果仔细观察这幅画,你会发现利德温娜和画中左边的女人都穿着溜冰鞋。根据研究,这种溜冰鞋在荷兰语中被称为“prikschaatsen”,它的下方镶嵌着铁制刀片,靠近脚趾处还有一个锋利的尖刺。
"Lidwina摔倒在冰面上",Otgier Nachtegael印刷,1498年,乌德勒支加大肋纳会院博物馆
不同于使用骨制溜冰鞋时期,中世纪晚期使用木制冰鞋的人们则主要是贵族。对他们来说,滑冰是为了玩耍和休闲。这一时期,铁还是属于富裕人家的专利,带铁质冰刀的木制冰鞋更是如此。
冬天阿姆斯特尔河上的碉堡,1651 - 1654 Hendrick Dubbels 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博物馆
16和17世纪,滑冰在荷兰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据研究显示,在1700至1729年间,几乎有60%的荷兰家庭拥有滑冰鞋。Hendrick Dubbels的一副绘画就表现了阿姆斯特丹的人们冬天在结冰的阿姆斯特尔河上(Amstel)玩耍的场景。在画中的很多地方,你都能看见当时的人们滑冰或玩雪橇的身影。
在差不多一百年后的中国,乾隆皇帝的宫廷画师们也描绘了清代宫廷内的冰嬉活动。在由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绘制的冰嬉图中,旗手和射手们间隔排列,蜿蜒滑行于冰场上。在靠近球门的地方,弓箭手们拿出弓箭,射向门上悬挂的球。虽然冰嬉图与荷兰画作中表现的冰上活动方式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在荷兰还是中国,滑冰在很久以前就是人们喜爱的运动或者活动。
《冰嬉图》卷局部,清,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绘原图,来源于故宫博物馆网站
到了18世纪,滑冰在荷兰则越来越被视为下层阶级的活动。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荷兰贵族偏好法国的精英时尚和礼仪,对于滑冰这种带有弗里斯兰粗犷气质的运动并不热衷。但随着滑冰的普及,从大约1850年开始,荷兰各地开始出现负责冬季滑冰比赛场地事务的冰上俱乐部。
图片来源:Sjoerd Bracke & Cuno de Bruin
1882年,其中的十个俱乐部又联合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组织—荷兰皇家滑冰协会KNSB (Koninklijke Nederlandsche Schaatsenrijders Bond)。这一组织至今仍在运行当中,并为荷兰滑冰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891年,阿姆斯特丹体育俱乐部组织了第一届“世界锦标赛”。在这之后的一年,国际滑冰联盟(ISU)又在荷兰成立,荷兰人Pim Mulier成为第一任主席。
图片来源:Sjoerd Bracke & Cuno de Bruin
1893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ISU成立后的第一个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上,荷兰人Jaap Eden获得了冠军。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荷兰并不常在速滑赛场上夺得金牌,但自1952年速滑运动员Kees Broekman在奥斯陆冬奥会上为荷兰获得了第一枚奥运奖牌后,荷兰的速度滑冰就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达到了现在的世界顶尖水平。
荷兰滑冰选手在奥运会比赛后庆祝胜利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制的脱位冰刀鞋(Klapschaats)更是在现今被速滑运动员广泛使用。因为在速滑项目中的优秀表现,不少荷兰速滑运动员还被大家称作飞翔的荷兰人。要知道,优秀速滑运动员们的速度可以超过每小时60公里,着实可以称得上是在飞了!
在荷兰,最著名的滑冰项目无疑是速滑,它是荷兰电视上收视率最高的体育赛事之一,但其他滑冰项目比如滑冰马拉松在荷兰也深受欢迎,每一个荷兰人都熟悉的十一城巡回赛(Elfstedentocht)就是一个让他们疯狂的滑冰马拉松赛事。
图片来源:Sjoerd Bracke & Cuno de Bruin
十一城巡回赛是由弗里斯兰十一城协会组织的近 200 公里长的滑冰比赛。由于距离远、难度大,十一城巡回赛也被称为“De Tocht der Tochten”(The tour of tours 旅行之旅)。莱瓦顿是弗里斯兰省的首府,一般是参赛者出发和抵达的地方。在离黎明还有几个小时的时候,参赛者们就从莱瓦顿出发,依次穿过Sneek, IJlst, Sloten, Stavoren, Hindeloopen, Workum, Bolsward, Harlingen, Franeker, Dokkum (斯内克、艾尔斯特、斯洛滕、斯塔沃伦、欣德洛彭、沃克姆、博尔斯沃德、哈林根、弗兰内克、多库姆)最后再回到莱瓦顿。荷兰职业滑冰运动员埃弗特·范本特姆(Evert van Benthem) 在 1985年创下了最短用时的记录,他仅仅用6 小时 47 分钟就完成了 200 公里的巡回赛全程。
1929年的十一城巡回赛
第一届十一城巡回赛于1909年举行。虽然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但它实际上只举行过15次,这是因为这样的马拉松比赛对冰面质量和天气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选手们穿越的冰面其厚度至少得稳定在15厘米且当时不能有大风。随着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运河的冰层质量越来越难达到比赛的要求,最近一次的十一城巡回赛都是1997年了。即便如此,每一年冬季只要气温下降到零下,大家都会开始兴奋起来,期待着十一城巡回赛的重启。在荷兰,几乎没有人不陷入对该赛事的狂热之中。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1986年参加了第十四届十一城巡回赛,当时只有18岁的国王使用化名参加了比赛,并成功完赛到达终点。
图片来源:Sjoerd Bracke & Cuno de Bruin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十一城巡回赛对身体素质有着极大的要求,但女性的身影也常常出入其中,从1912年第二届巡回赛开始就有女性积极参与比赛。虽然直到1985年女性还只能作为业余选手加入到比赛当中,但除了1929年第四届和1963年第十二届比赛,每一届比赛都有女性成功完成比赛并收获属于她们的胜利喜悦。
事实上,从滑冰这项运动出现开始,荷兰的女性就积极参与其中。在女性的社会角色还固定在家庭中的时代,许多荷兰女性就开始走到室外滑行于冰面上,正如Wiebe Blauw在自己的书中所引用的那句话所说:荷兰的女性找到了足够的力量来抵御寒冷,而这种力量,正是来源于冰面上的每一次自在滑行。
在 19 世纪下半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运动中。在阿姆斯特丹,冯德尔公园(Vondelpark)及其中湖泊的建设为富裕圈子的荷兰女性再次踏上冰面提供了动力。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社会的大变革让女性在滑冰运动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如今,荷兰已经成为拥有许多优秀女速滑运动员的国家,在奥运会上取得过十一个奖牌的Ireen Wüst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即将来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们期待着更多女性运动员们的身影。同时,我们也预祝所有的运动员都能在冬奥会上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